與川藥、懷藥等其他“產地+藥”的模式不同,所謂騰藥,并不像道地藥材一樣指原生藥材或飲片,而是特指當地生產的中成藥,據說騰沖生產中成藥歷史有百年以上。
騰沖素有“天然植物園”之稱,“一屁股坐得著三棵藥”,中草藥品資源相當豐富。早在明末清初,騰沖在中成藥就以原料地道、配方得宜、療效顯著而遐邇聞名,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民國時期,騰藥的生產經營更呈一時之盛,大小藥鋪、診所數十字,品種上百個,比較著名的藥店有“云生堂”、“太和堂”等。解放后,當地衛生部門和醫療單位在充分利用野生動植物藥用資源的同時,還興辦了一些人工種養場所,如和順養鹿場、高黎貢山藥場等,并搜集、篩選出了諸多民間療效可靠的配方進行規模生產,其名牌產品如人參再造丸、珍珠抱龍丸等,均以名貴藥材配制而成,不僅在國內素享盛名,而且還廣銷東南亞各地;而一度被眾多醫家視為對小兒各種熱癥獨上神效的家庭必備良藥六神丸更是信譽卓著——遺憾的是,這種在同名配方中出類拔萃的名藥因未能及時注冊商標而被迫于1996年停止生產,這無論對廠家還是對患者,都是個不小的損失。
騰沖研制中成藥的歷史比較久遠,早在明末清初,就具有相當的規模,到清朝晚期和民國時代,已經相當興盛。當時,各種藥材、成藥店鋪以及民間醫生有數十家之多,品種上百,比較著名的如“壽世堂”、“博潤堂”、“云生堂”、“太和堂”、“崇仁堂”等。上世紀50年代后,又先后建立起了騰沖縣制藥廠和東方紅制藥廠,著名產品如“人參再造丸”、“六神丸”、“珍珠抱龍丸”、“安宮牛黃丸”等等,不但在國內享有盛名,而且遠銷東南亞各地。近年來,騰沖2個制藥廠出產的成藥質量,經過有關部門的檢驗,都已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因而產品更加供不應求。